第(2/3)页 …… 风雪越来越大。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西南而来,随即,一名衣着华贵的青年停马在金光门外。 随即,二十多名千牛卫从后面快速的赶了上来。 城门内外,许多人都诧异的看了过来,今日这么多的权贵回京吗? 城墙之上,守门郎将忍不住皱了皱眉。 嗣郑王怎么突然回京了? 但他随即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朝中何人不知,嗣郑王本身就没多少心思在金州别驾的官任上。 实际上,金州上下也不愿意嗣郑王多插手金州事务。 如今情况,也算各得其乐。 金州刺史又不时地以各种名义派嗣郑王回京,名义是让他帮金州争取一些东西,但实际上还是让他远离金州。 一般正常而言,各地刺史,进贡的进奏院,多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才回京。 嗣郑王纨绔一些,提前几日回京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偏偏,今日赶上了这么多人一起回京。 出使吐蕃河州刺史,检校鸿胪寺卿元明;周国公,汾州刺史武承嗣;嗣郑王,金州别驾李敬。 还有南昌王和元万顷的郊迎。 这里面,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在水面之下,似乎有一股又一股看不见的暗潮在汹涌。 尤其现在这个时候,太子还没有回京。 …… 紫宸殿中,李治微微抬手,翻阅眼前奏章的同时,说道:“元卿请起。” “多谢陛下。”元明赶紧躬身站了起来。 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四周,中书令李敬玄站在左侧上首,后面跟着兵部尚书裴行俭,南昌王李绚,著作郎元万顷。 今日,那是要好好的议一议吐蕃之事了。 “说说吧,如今的吐蕃内部究竟是什么情况?”皇帝身体微微靠后,目光落在元明身上。 元明拱手,沉吟着开口道:“回禀陛下,臣自仪凤二年二月末从昌州而行,一路经党项,苏毗,过唐古拉山口,抵达吐蕃境内。 据臣观察,吐蕃大小邦省无数,但大体分为三块:西北荒凉之地,西南象雄旧地,还有东南吐蕃最富庶之地。” 李绚站在一旁,轻轻点头。 这和他对吐蕃的认知是相同的。 吐蕃真正最核心的,还在东南一带。 “然则西北虽然苦寒,但战士强壮凶悍,尤其唐古拉山南侧出口一带,更是以西北军团为主,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元明拱手,然后说道:“至于象雄,臣多听人道听途说,倒是逻些,繁华景胜,绝对不弱于大唐一州首府之地。” 李治的脸色沉了下来。 大唐如今繁盛,多于数代人筚路蓝缕,不停奋进。 隋末乱世到今日,虽然只有一甲子时间,但繁荣昌盛,终于少不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但吐蕃呢,在松赞干布,还有他的先辈,不过几代而已,在更早之前,吐蕃不过是荒凉一片而已,哪有什么千载文化积淀。 能让吐蕃形成如今局面的,只有一个原因。 财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