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尹敬廷!” “尹敬廷?” “正是!大唐数十年来朝堂安稳,离不开这三个人——王松龄、尹敬廷、常之山。”女相伸出三根手指一一数到。随后,她继续说道:“当年六王之乱唐帝敢御驾亲征,全靠王松龄在宫中把持朝政,否则以当时六王的声势,长安恐怕大半王公大臣都投降了。待王松龄退朝之后,操持朝中大事的担子就落在了尹敬廷身上,此人是新唐前朝科举的状元,在朝中摸爬滚打数年,早年王松龄于他也有提携之恩,后来王延庆一直跟在他手下做事,王延庆也一直称他为‘恩相’,有他在,王延庆还规矩些。” 幼帝饶有兴致地听着,他不停地点着头,眼中透着满满的赞许。 “至于常之山,此人实有孙、吴之才,我大魏之所以不敢与之硬碰硬,便是因为这常之山统兵。” “哦?常之山当真有如此本事?” “韩单曾说过,即便我大魏白马军所向披靡,但也不敢小觑常之山,若是排兵列阵以我军军力远强大唐,韩单有七成把握;若是双方军力相当,面对常之山,韩单只有五成把握;若是常之山凭南阳之北峻岭、潼关之险守之,纵然我军数倍于新唐韩单恐怕...也毫无把握。” 女相顿了一顿稍作歇息,而后继续说道—— “不过如今新唐之势今非昔比,王松龄早已离朝以换得唐帝重用其子,况且他垂垂老矣、日近西山,常年卧床不起,不足为虑;至于常之山,如今已被晾在一边,远离枢密院,公孙错虽亦是良将,但近年他左右摇摆不定,甚至隐隐与王延庆走得颇近,同样不足为虑;那此三人中,唯独剩下尹敬廷在其中斡旋,勉力维持着新唐朝廷没有四分五裂。可他终究年纪大了,能撑个两三年已是难得,若他待离开朝堂,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正当时’!” 幼帝不止第一次听女相评价新唐百官,但韩单对常之山的此番评价以及将整个新唐朝廷上下串联于一起纵观全局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此一番分析如拨云见日,听得幼帝连连点头直感茅塞顿开,他笑着说道:“高屋建瓴!高屋建瓴啊!” “圣上谬赞!” “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新唐大势恐怕就连那小皇帝都没有爱卿看得如此通透。”幼帝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女相的欣赏与喜爱,继续赞赏道:“得卿若此,朕夫复何求啊!” 女相面带微笑地低下头,谦逊地接受着君上的褒奖。 透过迷雾、杂乱般的表象清楚地捕捉到事态的本质与关键,是她梳理政事做出决策的最大法宝。也正是如此,北魏的国势在她的精心打理之下日渐昌盛,如今她的雄心壮志亦是与幼帝、韩单以及北魏朝中文武百官可谓高度一致。在她的计划中,唐帝走后逐渐从内部分裂新唐是她完成不世之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今这一步逐渐朝她走来,一向沉稳的她甚至感到有些期待与激动。她精心策划、推演着中原大势的走向,如今这些都一一印证自己预想,这让她愈发地肯定自己。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事圣上需得留意一二!”女相收起笑容且将话锋一转,那股稳重重新出现在眼神中,她淡淡地说道:“此事臣一直无法看透,甚至觉得颇为蹊跷。” “何事?” “寒门的老四!” “寒门四先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