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工商之学(求月票)-《大明金主》


    第(2/3)页

    正式将军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是宋人,可惜没能坚持。到了国朝,为了培养选拔将才,首先在南北两京设京卫武学。地方上则有卫武学及府州县武学。

    这是正规的国家军事教育体系,只不过明代将领仍旧以世袭为主,武举为辅,又因为满清要给世人留下明室“暗弱”的印象,对武学之事多有抹杀。故而后人对此竟然知之甚少。

    徐元佐道:“如今的武学太过于好高骛远。”

    科举由学校出,所以武举也是由武学出。而武举选拔的可都是将领,首先要求考兵书战策,等于文化课,其次才考弓马长兵火器,属于专业课。这样一路走出来的武举人、武进士,同样少不得十多年的苦功。

    太不符合徐元佐“短频快”的原则。

    “我所谓的办学,是工商之学。”徐元佐道:“如今船工水手,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船工有一个儿子。便等于有了一个徒弟,将行船的手艺、诀窍传给一人。有两个,则倍之。三个……就会挑个儿子转副业。表姐不觉得这样积累起来太慢了么?”

    沈玉君对此当然再是熟悉不过了,她家就是如此,整个天下也不都是如此么。

    “你是说,挑些技艺精湛的船工出来,叫他们多带些徒弟?”沈玉君微微皱眉:“只怕他们不肯。”

    士大夫垄断文化,尚且还有“有教无类”的原则,并非一味藏私。

    手艺人却凭手艺吃饭,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总是要藏一手压箱底的绝活。

    更有甚者,将这吃饭的手艺视作宝贝,传男不传女。

    航海出港也绝非有把子力气就能干的活。

    小到系缆、转舵、上帆、擦洗甲板,大到放节板测船速、牵星辨别方位、读针谱辨识航路……都有科学技术蕴藏其中。

    那些小技艺是熟练工。船工们也看得不紧,愿意教给新人。新人多干几年,自己有所体悟,自然越干越好越轻松。

    至于测船速、观星、针路,这可都涉及到了数学、天文、海文、力学、地图学知识,是数百年的现象积累总结出来的秘籍。若是能够自己看看就领悟了,那这人也不用当船工了。
    第(2/3)页